新闻资讯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一次性短期冲击
疫情当前,如何维持经济合理增长?
2月24日,中国金融四十人年会(CF40)在全年宏观政策报告(2019年第四季度)中指出,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了一次性短期冲击。
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受损突出
疫情冲击下短期抵押贷款,一月份名义GDP年均增长会有明显下降。从总额法角度来看,名义GDP损失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会有明显差别。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按受损程度顺序,非金融企业成本代价最严重,其次是政府公共财政开支,再次是民众部门的劳动报酬。每个部门内部的损坏状况也会有明显差别。
非金融企业当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受损尤其突出。从汇丰商学院截止2月13日对605家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规模越小,复工情况越差,10.5%的年收入超过500万的小微企业能超过25%以上的人员复工率,39%的年收入高于5万元的企业能超过25%以上的职工复工率。劳动密集型企业受损尤其突出,尤其是餐饮、旅游、住宿、生活服务那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利润增长尤其突出且无法在疫情结束后回补。
警惕短期内信贷塌方风险
《报告》认为,接出来仍需关注已经充分暴露的代价和风险,包括短期内的贷款塌方风险,地方政府支出缺口放大的次生危害风险,以及疫情或许在中国大量持续、国外大面积传播的风险。
首先,短期内的贷款塌方风险。房地产销售持续增长势必伴随着住房担保借款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土地总额持续增长势必影响到地方政府基建相关贷款。其次短期抵押贷款,地方政府开支和经费缺口放大的次生伤害风险。地方政府支出缺口放大,可能会延迟一些常常性支出的正常支付,会让一些对抗疫情的降价政策无法真正落地,会由于资金难题延迟工程完工,会从不合理渠道筹集资金,会向企业摊派,这些都会给接下去的经济运行带来新的压力。再次,需要关注新冠病毒传播在中国大力度缓和之后会不会大量持续,新冠病毒会不会在美国大面积传播以及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财政制度具有准确定向、暂时性、政策停滞时间短等特点,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尽早发行特别国债弥补政府支出缺口;货币制度中的数量政策工具不合适应对疫情冲击,其主要任务是推动行业流动性充裕,建议与时俱进地调整房地产贷款相关细则。
财政制度应发挥主导作用
从政策工具角度看,财政制度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财政制度带有精准定向、暂时性、政策停滞时间短等特点,适用于面对疫情的一次性短期冲击。除了早已制定的新政,还可以进一步考量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给予1-3个月的征税减免,给低利润群体发放消费券。
其次,尽快发行特别国债弥补政府支出缺口,是避免广义信贷塌方和地方政府支出缺口次生伤害的关键保障。发行特别国债可降低全社会的广义信贷,弥补疫情阶段的商业贷款减少,有助于维持广义信贷增长的基本稳定。粗略计算,大致应该1万亿-1.5万万元特别国债规模填补各项优惠制度和提高支出所需的资金。
第三,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房地产贷款相关制度。房地产贷款相关制度调整只是专门面对疫情冲击,但能起到防止疫情冲击下房地产销售增长带来的连锁反应,防止短期内住房担保借款和基建相关欠款叠加的贷款塌方风险。
最终,此次新冠病毒从扩散到爆发进一步暴露出了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存在的瓶颈,需要深刻思考,推进相关领域的变革,改善公共管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