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小贷公司信用评级2021年仍在披露中
小贷行业的管控评级活动大幅进行中。7月7日,北京晚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21年以来,各地关于辖区内小贷公司的评级行为正式启动,湖南、大连、广州、吉林、辽宁、安徽等多个省份对辖区内的小贷公司进行了信用评级沈阳个人小额贷款,部分违规机构得以出清。
2021年上半年,关于小贷行业的整治屡有消息传出。而在小贷公司信用评级方面,自年初起初,便正式有地区监管层对辖区内的小贷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并披露评级结果。进入2021年下半年,各地关于小贷公司评级结果也仍在披露中。
根据7月1日上海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安徽金融局”)披露的信息,安徽省自3月开始对全国小额信贷公司2020年度工作启动评级活动,直至5月底完成基本工作。安徽金融局介绍称,全省共计62家小贷机构参加,参评数占全国法人机构数的17.17%。
从评级结果来看,安徽省参加评级的62家机构中,被评为AAA级别的机构为20家,18家AA级别,16家A级别,8家评级为B级以下(含B级)。不过,在上海金融局官方披露的评级结果中,并未公示8家评级为B级及下面的机构名单。
零壹研究院院士于百程告诉上海日报记者,近几年来,高利率、违规营销、暴力催收等信贷行业乱象频发,监管机构对于贷款行业颁布了多项完善。“地方监管机构加强小贷公司试点或者评级,可以非常有效地对辖区小贷公司产生变化监管,实现优胜劣汰。”
于百程进一步解释道,对于未列入试点,或者评级不符合规定的小贷公司,将会逐步退出行业。而取得高评级的小贷公司,在注资渠道、业务变革等方面会受到更优惠的政策支持。
北京晚报记者注意到,为确立标杆企业,广东省(不含上海)同样只通报了管控评级A级以上机构名单。而正如于百程所言,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在通报中提出,将从融资杠杆、融资渠道、监管机制、创新业务及其其他支持制度等5个维度,对不同评级的小额信贷公司实行差异化精准监管,实现“扶优限劣”。
虽然个别地区未在评级结果公示中进一步阐述评级划分标准、后续处理方法等信息,但从其它地区的通报便不难发现,一些在评级考核中垫底、符合条件但无法参加评级的机构,将遭遇限期整改甚至倒闭整顿、取消发放小额信贷业务资质等惩罚。
以5月31日公示评级结果的湖北省为例,公示信息显示,湖南128家符合参评条件的小贷公司中,被评为D级的9家机构被要求在2022年5月31日前完成整改工作,其中不参与分类监管评级工作的澧县鸿鑫小额信贷有限公司,整改时间最迟不得低于2021年8月31日。整改验收合格之前,相关机构不得启动包括领取小额借款和财务咨询在内的所有业务工作。
湖南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还在公告中提及,全省多数小贷公司经营状况正常,但也存在治理模式不健全、合规经营状况有待加强以及接受监管的自觉性不够等问题。
7月7日上午,北京晚报记者联系多家被规定整改的小贷公司,了解整改情况或者后续业务规划沈阳个人小额贷款,但均无法取得回应。
比如进行信用评级外,辽宁、广州还相继披露了多批被取消经营资格的小贷公司名单。其中,辽宁于5月31日披露北京市铁西区金达小额信贷公司等33家小贷公司名单,其中27家被认定为“失联”,6家答应接受检查。这只是辽宁年内通报的第二批取消经营资格的小贷公司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央行官网披露的小贷公司营运数据,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有小贷公司6841家,贷款余额8653亿元,一月份下降212亿元。另据上海日报记者统计,全国小贷公司总数自2015年三月份以来便开始连续下降,由2015年三月份的8965家增加至6841家。
在于百程看来,当前参与评级的小贷公司业务多立足于地方,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波动和自身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遭受其它金融机构的竞争。随着合规化规定不断增加,近几年来小贷公司的生存压力较大,整体人数和体量都呈下降趋势。
于百程认为,相对于银行等传统持牌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由各省金融办监管,数量较多,标准化程度低,业务质量和合规程度参差不齐。想要真正在当地经济运行中发挥“毛细血管”作用,小贷公司更需要发挥自身灵活和认识本地的优势,与特色金融机构产生变化化演进,做到小而美。同时,小贷公司应尽可能地运用科技方式,实现降本增效。
北京晚报记者岳品瑜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