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国个人信货市场的状况

2021-04-2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我国个人信贷市场在发展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规模快速增长,产品不断丰富,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同时又存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因素,总体来说,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一)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业务规模迅速增长
 
  目前,国内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城市信用社在内的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已开办个人信贷产品。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是个人信贷的主要业务产品,占到个人信贷业务的主要规模;耐用消费品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助学贷款也是较普遍的个人信贷产品,但规模相对不大;此外,一些商业银行还开发了旅游贷款、留学贷款等特色个人信贷产品。由于国内信用消费观念的普及度还有待提高,总体消费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现阶段个人信贷市场需求还相对单一、市场潜力也还远没有充分释放。
 
  但近几年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的发展还是表现出强劲的势头,据统计,1997年底,全国个人信贷余额172亿元,到2005年末,已达到2.2万亿元,比1997年增长127倍,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84.万亿元,汽车贷款1087亿元。
 
  (二)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业务体系,但管理还不成熟个人信贷业务在最初开办的时候,在各商业银行都没有独立的经营管理体系。最初开办的个人小额存单抵押贷款是作为发展个人储蓄的一项措施出现的,经营管理多被放在商业银行的储蓄部门。随着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及其他个人信贷业务的开办,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网点配置、内控体系等方面陆续建立了个人信贷的专业经营管理体系。考虑到个人信贷在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等方面既有不同于对公信贷业务的特点,又相对于其他个人银行业务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多家商业银行都对其进行了相对独立的管理,在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个人贷款管理部门,在业务经营上则通过专门的个人贷款中心进行贷款的审批发放管理。
 
  国内个人信贷从开办发展到现在,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业务管理的基本条件。但毕竟发展时间还较短,银行在个人信贷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特别是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银行对个人借款人的信用水平还不能科学合理的把握,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健全,贷后管理缺乏力度等问题导致个人信贷风险开始显现,引起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的关注。
 
  (三)市场环境总体还不成熟
 
  个人信贷业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因为是面向自然人发放的贷款,对自然人诚实守信的约束就成为贷款能否按期回收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成型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包括个人征信体系、信用管理相关法律等都还没有建立,对个人信用缺乏统一的约束,商业银行在对个人借款人的信用评价方面难度非常大。因此,当前的市场信用环境还不能满足个人信贷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需求。
 

搜索